長安城牆記
壬寅三月三十晚,亦即五一勞動節前夕,我與孫一同前往永寧門。外出緣由,一是由於 GCJ 折戟,再是確是許久無出去走動,突然很想到城牆上走走。先是去了一家港式茶餐廰(德興發)簡單食了晚飯,燒鴨飯和冰餅都挺不錯。
到永寧門下的時候大概是九點四五十,理論上馬上要關門了,但還是許人上去。於是我很如願登上了城墻。
長安城牆,現今更常用的稱謂「西安城墙」,其實主要成份為明城牆以及後人大量的脩補。
想來遮已是我第三次上城牆。頭次恰好是舊年今日,那時陳至西安遊玩,我便作了个嚮導,帶他上了城墻,那時人滿為患,嘈雜無比,印象並不深刻,大概是从文昌門上,安定門下,沿西大街直行,而後找了家店食了飯。
再次是舊年暑假學校小學期結束的時候,公歷七月十二日。當時由長樂門上,逆時針繞行城牆一周,大概走了四五个點鐘。可能下午比較熱,上面也無太多人,我也得以稍微細心地遊覧一番,竟由於過於炎熱,後面祗是勉強走完,無心顧及太多。東南、東北以及西北均有角樓以禦敵(惟西南無,且為圓形。所以者,衆說紛紜),東西南北道上均有敵樓以駐兵,四大門上有箭樓以御箭。西北可見廣仁寺,其藏經閣金瓦覆蓋,奪目。
第三次就是此次。其實很想晚上時上來走走,期待不一樣的風采。永寧門處有人在佈置舞臺,或許五一有甚麽節目。夜景還算不錯,零零星星一些人,似有似無。沿著南城牆走,一會便能到魁星樓,由永寧門西行應該能到含光門遺址博物館,舊年上來時有去過。本是打算到東南城角再下,後發現可能下不去,折回來後由文昌門下。
城牆上路面在漆黑中向前延伸,偶爾的微風拂過,不起眼的三兩路人走過,竟令我感到安心以及空虚。人總是喜歡胡思亂想,最後就會不可避免地陷入虚無。曾經的我正是如此,不過那是一種更純粹的虚無,祗要活在自己構建的世界,僅依自己認為正確的規則運作的世界,僅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,令我感到安心。而要做到遮點的關鍵在於隔離,祗要與他人所認知的事物隔離開,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就不會變質,遮樣的虚無就能使我面向太陽一日日堅定活下去。我很清楚遮是一種逃避。後來的我終於願意去嘗試其它事物,可能曾經的我誤入歧途,獨行的人並不易在社會立足。我帶著期待去嘗試,如果要對一樣事物進行評判,我應該先充分了解,可期望總是帶來失望,甚至恐惧。於是我開始疲於思考,開始承認凡庸。對待他人,我總給與鼓励,加以希望,而對自己,逐漸變為一種無為的虚無。
說起來,「牆」與「壁」大概不是一個意思,但現代人總是「墙壁墙壁」地將兩者混為一談。「牆」應當指「用磚石等砌成,可作間隔或屏障的建築。」(引自國語辭典)用於分隔兩邊,其上為空,可翻越。故有「圍牆」、「狗急跳牆」,閩南「翻牆」曰「盤牆」。「壁」應指房屋內的屏障,其上封閉,主要用於遮擋風雨。故有「壁畫」、「壁紙」,「墙紙」應是現些年才有的說法。閩南絶不將二者混為一談,亦不說「牆上」而說「壁 [lə]/[le]」,後一字本正字我均不知,大概表示在某某中,某某裏,遮與日本語中的「壁に」類似。
所以城牆究竟想隔開甚麽呢?又想讓哪些事物翻過呢?